在資本市場,作為“國家隊”的保險資金有“精準投手”之稱。
如今A股市場在經過1個多月的上漲后,在8月中旬進入震蕩調整階段。此時保險公司具有怎樣的投資思路?
《投資者報》記者采訪了國內多位大型保險公司的投資經理,他們透露說,由于對后市經濟前景的
不同看法,保險資金分歧越來越大,最近有保險公司停止加倉行為,暫時保持觀望。
在這一輪上漲行情中,并不是所有險資都取得了先機。上海一家大型險資的投資經理透露說,前期大部分險資加倉幅度并不大,更多的是隨著市場大勢被動加倉。
險資暫停加倉
面對下半年經濟數據以及調控政策的不確定性,股市上最大的資本力量之一——險資也陷入迷茫。
保費規(guī)模排名前五的一位大型險企的投資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目前險資內部出現(xiàn)分歧,“公司目前沒有繼續(xù)加倉的意向,但是也沒有就此減倉!
“但就我個人來看,前期市場調整已經反映了宏觀經濟數據下調,下半年市場的表現(xiàn)不會差到哪里去。最近從盤面上看,只要大盤一跌,就有很多場外資金進場,說明市場做多動力還很強。”他說,“8~9月份,我的判斷是市場仍處于震蕩市,總體偏樂觀!
北京另一家保費規(guī)模前五名的險企投資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公司目前已經停止加倉,處于觀望狀態(tài),“我們認為國內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是不會出現(xiàn)明顯惡化,短期內市場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中國人壽 (601628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資產管理公司股票高級經理張濤在8月10日公布的投連險月報里分析說,在政策不放松的情況下,投資和出口將帶來經濟下行風險,周期性行業(yè)和投資品仍然受到政策抑制,難有系統(tǒng)性機會。
險資并非都先知先覺
在采訪的過程中,有幾位投資經理認為,目前媒體有關險資加倉的報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實。
“誰說險資在大幅度加倉?”上海大型險企的一位投資經理反問《投資者報》記者,6月份的時候,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都是保險公司大幅度加倉的消息,在內行人看來有點言過其實。
他告訴記者,保險公司投資二級市場一般都有一個權益比例,風險承受能力大的公司投資比例高一點,反之則低一點。前期由于市場下跌,險資的配置比例下調,根據配置比例,保險公司需要加倉補齊倉位。因此在7月份,險資的加倉是被動加倉。
“保險資金也并非全都先知先覺,現(xiàn)在看來,僅部分保險資金奪得了先機。其實更多的是跟隨大勢,逐步加倉。”不過,他也承認,險資的加倉行為對7月份股市上漲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多是指數化配置
二季報可以看到保險公司的投資重心仍然是石油和金屬等傳統(tǒng)行業(yè),醫(yī)藥、機械等行業(yè)也有所涉及。
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在6月大盤低迷的時候,很多保險公司的研究人員紛紛到煤炭、石化、機械、地產等傳統(tǒng)行業(yè)公司調研。
上述北京險企投資經理告訴記者,如果下半年市場還有機會的話,肯定是整體性機會,最近市場就呈現(xiàn)了板塊輪動的特性。
上海大型險企的投資經理則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大型險資更多是做資產配置。對于有些媒體報道所說,險資更加傾向于某個行業(yè),在他看來認識也有所偏頗,大型險資的投資組合多是跟蹤滬深300,多是指數化配置。“組合配置很少偏離滬深300!彼a充道。
中意人壽 (601628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在近期的投連險月度報告里更是明確提出,關注具有估值優(yōu)勢的銀行、保險、零售,以及高成長性的新能源等行業(yè)。
“比例拓寬”的象征意義
8月11日,保監(jiān)會出臺了《關于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要點在于提高股票以及基金的投資限額至25%,其中股票及股票基金限額為20%,基金投資限額為15%。
而此前的規(guī)定,則是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不超上季度末總資產的15%,新規(guī)將比例提高了10個百分點。按照今年一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4.29萬億元計算,險資權益類投資的空間尚有4000億元。
盡管投資股票市場的比例提高,但是在上海險企的投資經理看來,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到25%,畢竟保險公司的操作還是謹小慎微。在經濟弱勢和政策調控的背景下,此舉措更多的是象征意義。
交銀國際分析師李文兵在最近的研報里也認為,根據過往經驗,保險公司股票與基金投資比例都在20%以下,雖然目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但是保險公司不大可能過分加大對股票的投資,這樣會加大收益率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