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最大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內地交易所條件不足 香港有望建石油期貨
2007-06-11 來源:中華航運 文字:[    ]
多年來,中國在利用期貨市場加強石油安全方面一直有所欠缺。近日從一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在上周于北京大學舉行的一次內部研討會上,有關方面已在考慮把香港納入中國打造石油期貨市場的備選城市之一,此舉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內地交易所條件不足

  由于國內缺少石油期貨品種,一些與石油相關的大型國企只能到海外做套期保值,而“中航油事件”發(fā)生后,企業(yè)在涉足石油期貨領域時更為謹慎。一個明顯的例證是,這兩年國際油價一度暴漲,國內航空公司大都蒙受巨大損失;但相比之下,國外航空公司大多通過石油期貨進行了套期保值繼而穩(wěn)定了利潤。

  對于石油期貨,內地交易所的態(tài)度一直十分積極。此前有報道稱,上海期貨交易所已向中國證監(jiān)會提交了石油期貨申請,上海石油交易所也計劃推出汽柴油等品種的中遠期現(xiàn)貨合約,此外還有消息稱大連商品交易所也在積極研究石油期貨品種。但由于政策、體制等方面的原因,上述計劃或遲遲未獲批準,或缺少推出條件,各大交易所至今仍距一個真正的石油期貨市場相去甚遠。而去年開業(yè)的大連石油交易所受制于規(guī)模、定位等條件難當重任,另一家有資格成為定價中心的華南石化交易中心則仍在籌備過程中。在上述背景下,此次北大研討會上透出的訊息無疑對云山霧繞的市場是一大沖擊。

  為什么選香港?

  “中國目前最缺的就是石油期貨市場。而在北大召開的這次內部會議上,專家們一致認為應在香港建這樣一個市場:首先從成品油期貨開始,再延伸到原油期貨。而這幺做的理由就是香港的監(jiān)管是全國最好的!鄙鲜鲋槿耸空f。

  據(jù)了解,這次內部研討會除了邀請業(yè)內專家外,也有不少香港的重量級人物出席,包括香港金管局的高層。更引人注目的是,國家發(fā)改委也派了官員參加會議,由此給坊間帶來諸多聯(lián)想。

  “盡管上海已有了石油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但監(jiān)管力度和經驗的不足,加上國際化程度的滯后,都制約了當?shù)厥推谪浭袌龅陌l(fā)展。”該人士表示,在發(fā)達國家,一個統(tǒng)一、正規(guī)、完整的石油期貨市場應該包括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應該容納包括原油、汽柴油、液化氣、天然氣等各個類型的石油期貨品種。但上述兩大交易所短期內顯然很難具備這些條件。

  在他看來,一個真正國際化的石油期貨市場應該能吸引各種類型的石化企業(yè)及航空公司、運輸公司等有套保需求的機構參與交易,而且不應只限于短線交易,更應著眼于長線交易。只有把中國的石油供需體制納入到國際長線的供需體制中去,才能真正讓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

  入選可能性極大

  他表示,監(jiān)管層目前已在認真考慮在港構建石油期貨市場的建議,而且贊同的可能性很大。“其實,國內證券市場已從大型藍籌H股‘海歸’中嘗到甜頭,監(jiān)管層對香港資本市場的信心也由此大增。他們相信,香港規(guī)范的監(jiān)管體制加上內地的交割能力將有助于在當?shù)亟喼薜娜加推谪浗灰字行。?br>
  目前,香港并沒有商品期貨市場。在1977至1980年期間,當時的香港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其后于1985年改組為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曾推出四種商品期貨合約,包括棉花、原糖、黃豆以及黃金。但由于當?shù)丶皣H參與者的需求不大,這些合約其后在1981年至1999年陸續(xù)停止交易。

而在剛剛公布的一份有關香港配合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的發(fā)展報告和建議的“行動綱領”中,有關人士認為中國內地耗用大量資源,如石油,而現(xiàn)時相關商品的期貨合約主要在海外市場買賣,建議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有關交易帶回本港,借此跟進推展商品期貨。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