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最大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旱半夏產供銷情況及后市分析
2007-04-29 來源:中國藥材市場 文字:[    ]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又名三步跳。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近年因野生資源逐年下降,家種半夏異軍突起,大有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勢。現(xiàn)野生半夏從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萎縮至貴州、四川、湖北、甘肅的少數(shù)地區(qū),而家種半夏已發(fā)展到山西、河北、山東、甘肅等地。

  一、半夏的主要功效及需求

  半夏的主要功效為鎮(zhèn)咳、祛痰、止吐。功用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濕痰冷飲、胸隔脹痛、痰厥頭痛、頭暈、外消癰腫。1、國內需求:以半夏為主要原料的中成藥主要有“保金丸”、“除痰止咳丸”、“橘半沖劑”、“二陳丸”、“橘紅丸”、“止咳橘紅丸”、“半夏天麻丸”、“半夏止咳糖漿”、“橘貝半夏”、“止咳定喘片”、“川貝止咳糖漿”、“傷風咳嗽沖劑”、“杏蘇二陳丸”、“杏蘇合劑”、“蛇膽半夏片”、“蛇膽半夏散”、“止咳青果丸”、“西瓜膏”、“羅漢果止咳糖漿”、“清肺散”、“雞蘇丸”、“平喘片”、“參蘇理肺丸”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旱半夏是一種廣譜止咳定喘要藥,中成藥用量相當可觀。2、國際出口:半夏為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常規(guī)品種。國際市場每年都有一定需求。其主要出口國有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各國、港澳臺每年的需求主要是從內地進口。

  二、主產區(qū)06年產銷情況

  1、家種旱半夏情況

  家種旱半夏主產區(qū)有山西新絳縣的北杜塢村。經過數(shù)年的發(fā)展,以此村為中心向周圍輻射,已形成全國最大的旱半夏種植基地。06年共栽種半夏1500畝左右,總產量300噸,現(xiàn)已出口日本100噸,出口港澳臺地區(qū)50噸,國內各生產廠家已調出100噸,現(xiàn)產地還有庫存50噸。

  另一個主產區(qū)為山東高密市的雙陽鎮(zhèn)。此地06年栽種旱半夏1000畝左右,共計產量200噸,現(xiàn)已外銷120噸,當?shù)剡有庫存80噸。

  再有甘肅天水栽種了七八百畝,可產旱半夏150噸左右。

  2、野生旱半夏情況

  貴州總計采挖450噸、甘肅天水產350噸、四川重慶產100噸、湖北襄樊產100噸,總計野生半夏在1000噸上下。這些野生半夏大部分被國內制藥企業(yè)瓜分,也有一部分走向國際市場。

  三、家種旱半夏的效益及未來走勢

  近年,旱半夏市場行情比較平穩(wěn),價格每公斤都在40-50元之間,農民都積極栽種。栽種旱半夏,一般畝產鮮球莖750公斤,藥農大部分鮮貨10元/公斤售出,其毛收入在7500元,但其投入成本也很大,栽種時首先每畝要用鮮球莖100公斤,因這些做為秧苗的鮮球莖要優(yōu)選,故每公斤高達12元,100公斤鮮球莖要開支1200元,每畝用復合肥得支出200元,采挖時每畝要雇工20個,每個雇工每天20元,又得支出400元,水電費要100元,這樣算下來,每畝半夏總計要投入1900-2000元。雖如此其純收入也在500元上下,這樣的畝效益,大大刺激了農民的種植熱情,所以06年的家種半夏面積比05年有較大擴種,據(jù)調查山西擴種30%,而山東擴種了50% ,而2007年的栽種面積還有進一步擴增之勢。

  經了解,山西旱半夏基地專營商張老板介紹了一個情況:既因日本生產的一種“半夏柴胡合劑”,因其柴胡為本國所產的三島柴胡,產量減產,導致其生產廠家不得不大量調減生產,這樣來說,對旱半夏的需求也相應減少,再則,國內市場好多生產企業(yè)因其產品銷量下降,對原料藥的需求也呈減少之勢。而主產區(qū)的種植卻得不到有效調控,所以預計,近期內旱半夏行情將下滑,下滑幅度在5-10%,如明年產新,旱半夏行情會大幅下滑。故本文作者明確提醒產地廣大藥農,千萬不要毫無節(jié)制的盲目擴大生產,以免產新價下跌給你造成損失。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