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光臨中國最大的行業(yè)報告門戶弘博報告!
分享到:
2006年中藥材市場展望及中藥發(fā)展思路探討
2008-04-07 來源:中國行業(yè)咨詢網 文字:[    ]
2005年藥材全面漲價,產新期間藥市藥商深入產地搶購,推動了藥價進一步上漲,例如:當歸、麥冬、紅花、白芍、白術、山藥、天花粉等,農民種藥效益普遍在2500-3000-5000元/畝,遠遠高于種糧、種棉、種蔬菜效益。進入2006年,由于2005年藥材的高價和高效益,可能激發(fā)農民的種藥積極性,盲目地棄糧種藥熱可能再度膨脹。在此告誡農民兄弟:藥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少了是寶,多了是草,一定要牢記歷史上盲目種藥,造成藥材爛市,農民辛苦一年種了藥材賣不掉的教訓。2006年發(fā)展藥材種植一定要搞好市場調研,以科學發(fā)展觀發(fā)展種藥,F(xiàn)就今年藥材種植問題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歷史的教訓值得注意



  90年代末至2000年,農民賣糧難,種糧賠錢,農民和各級政府把農業(yè)結構調整的目標瞄準了藥材種植,各地實施了“藥材下大田”“萬畝藥材園”工程,大種擴種藥材,藥材產新之后,嚴重產大于銷,藥材爛市,農民辛苦一年,種的藥材賣不掉,分文不收,有苦難言。進入2006年,藥材種植熱再度興起,從藥材種苗市場來看,今冬特別火爆,藥材種籽價格暴漲,而且成噸走動,例如:白術種苗(鮮品)升至3.7-4元/市斤,白術種籽升至95-100元/市斤;板蘭根種籽升至6.5-7元/公斤,白芷種籽升至60元/公斤等。這種火爆現(xiàn)象預示著今年藥材種植面積將有大幅增加,新一輪的藥材種植熱再度興起。因此,在此告誡農民兄弟,牢記歷史教訓,不要盲目擴種藥材。



  二、正確認識2005年藥材漲價



  對于2005年藥材漲價,廣大農民兄弟應該有一個明確認識:第一、2005年藥材漲價在在糧、棉、油、蔬菜、肉蛋、奶全面漲價前提下,藥材作為一種農產品,多年價低,農民棄種,供求矛盾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其價格上漲是向糧、棉、油等價格靠攏的合理現(xiàn)象。第二、由于農民務工工值提高了,打工收入高于種藥采藥,藥材漲價也實屬必然。但藥材價格一旦漲到一定的合理價位,就會停止上漲,在平穩(wěn)中運行一段時間,而后隨供求矛盾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價格規(guī)律。農民兄弟千萬不要誤認為2005年藥材漲價,2006年藥材同樣會漲價,那就等于看了老皇歷,按老皇歷辦事的結果,將使自己吃大虧。但也不排除2006年仍有個別藥材品種會貨緊價升。第三、2005年藥材漲價并不是需求拉動的,藥廠在GMP認證后,資金耗盡,負債累累,生產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tài),原料需求不旺。2005年藥材漲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藥商搶購囤積和人為炒作引起的。2005年藥商囤積的藥材至今未走出藥市仍滯留在倉庫里。而且進入2006年,藥廠生產仍未見大的啟動,原料需求不會有明顯增加。這對2005年龐大的藥材庫存消化都會帶來新的困難,2006年如果盲目擴大藥材種植,將會更大程度上加劇供大于銷矛盾,給藥材銷售帶來更大困難。上述三點,希望農民兄弟對2005年藥材漲價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三、展望2006年中藥材市場前景



  在辭舊迎新之際,展望2006年中藥材市場前景是我們共同關心和思考的問題之一。本文就個人對2006年中藥材市場發(fā)展前景的看法,提出來供藥界同仁參考和商榷。



  (一)2006年中藥材市場展望



  1、中藥材價格向合理價位調整。受糧價和工價上升的影響,中藥材價格向價值靠攏,2006年總趨勢是“家種中藥材有升有降,野生藥材穩(wěn)中有升,短缺藥材要上一個新臺階。 ”



  (1)家種藥材有升有降。2006年部分家種藥材因種植面積減少,災情及其它因素的影響,在市場上銷勢仍會看好,價格穩(wěn)中有升。如:甘草、黃芪、皺木瓜、天花粉、射干、知母、天冬、穿心蓮、白術、白芍、丹參、柴胡、云木香等給經營者將帶來較多的商機。家種藥材產量增幅大,庫存量大,供大于求,走向疲軟的品種如:八角、生地、麥冬、平貝、浙貝、山萸肉等。



  (2)野生藥材穩(wěn)中有升,野生藥材由于很多品種資源蘊藏量在逐年減少,有些品種甚至瀕臨枯竭,上市量有減無增,而需求量則有增無減,供求之間矛盾越來越突出,價格只升不降。如:蒼術、香附、白鮮皮、白茅根、赤芍、首烏、重樓、紫草、關防風等。



 。3)短缺藥材要上一個新臺階。如:嚴重減產減種生產周期長的甘草(生長周期為3-5年),毛條價格將突破20元價位,嚴重減產的皺木瓜價格將上一個新臺階。



  (4)部分家種藥材在高價位和高庫存階段運行。由于2005年家種藥材價格上漲過猛、過快,藥材庫存迅速集聚在商業(yè)壞節(jié),部分品種將在2006年以消化庫存為主,如:金銀花、板蘭根、王不留等。



  2、信息流將成為中藥材市場的鏈條,經過近20年的風風雨雨,中藥材信息得到了中藥材經營者、生產者和制藥企業(yè)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青睞,一個信息流帶動資金流,進而推動中藥物流發(fā)展,形成中藥材特色期貨市場(訂單種植藥材和收購)和電子交易或網上交易模式,將逐步取代舊的中藥材交易方式。



  3、中藥出口將進一步增加,隨著歐美國家對中醫(yī)中藥的謹慎的態(tài)度逐步改變和環(huán)境的寬松,亞洲中醫(yī)中藥合法化國家的不斷增多,中藥的銷售量將會逐年增加。目前國際上主要有4個植物藥市場,即東南亞及華裔市場、日韓市場、西方市場和非洲、阿拉伯市場。據2004年有關資料,世界天然藥物的年貿易額已達260億美元。植物藥、保健食品藥品、天然化妝及天然香料等在內的年成交額為480億美元,是一個發(fā)展中的龐大市場,值得我們去研究和開拓。



 。ǘ2006年的經營思路——調整種植結構 避免市場風險



  2006年是我國國民經濟計劃進入“十一•五”計劃的頭一年,是中藥行業(yè)徹底結束十年低谷,由低迷徘徊走向轉折躍進的一年,是由對中藥行業(yè)探索和對中藥材飲片概念政策模糊走向適合我國國情的重要具體政策出合,迎來曙光的一年。



  新的一年對中藥行業(yè)來說,是“優(yōu)勢與風險同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2006年雖然中藥工業(yè)和“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中藥將加快發(fā)展,中藥材用量增加,但2005年是一個產大于銷量的買方市場,“減產論”和“漲價風”是倉庫爆滿,所以2006年在經營上要堅持“儲存保銷,存而適量,勤進快銷”的原則,恪守“進山需看出山路,買時需想賣時難”的經商之道,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5年入秋以來,中藥材大部分品種價格上升,對藥農是一個種植中藥材的大好機遇,但千萬不要受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如紅花,目前價位很高,2005年秋冬,據對河南、山西調查,種植紅花3萬畝左右,新疆2006年計劃種植紅花15萬畝,望藥農要謹慎種植,不要一哄而上?蛇m當種植些甘草、知母、黃芪、菊花、山藥、天花粉、射干等品種,也可將野生緊缺的蒼術、赤芍、白鮮皮等品種進行人工試種,緩解國內外緊缺狀況。



  對于2006年藥材種植絕對不是不可以發(fā)展種植,而是要探討種什么和怎樣種植的問題。我有以下幾點,供農民兄弟參考:



  1、三個“不要”



  第一,不要搞棄糧種藥。許多農民兄弟見2005年種藥效益高,2006年盲目決定不種糧棉,把自己的地全部種上藥材,更有甚者決定毀麥種藥,把留下的棉田、糧田也種藥,這種作法都是極端錯誤的。農民兄弟應該認識到:中央和國家政府在歷次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2006年發(fā)展農業(yè)的政策不變,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系列政策不變,鼓勵農民種糧種棉的政策不變。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2005年秋糧,如玉米、大豆,經過短暫的疲軟下滑后又開始走暢回升,目前東北地區(qū)玉米收購企業(yè),加工企業(yè)收購積極,元月份玉米出口估計可達40萬噸,東北地區(qū)出現(xiàn)“搶糧”現(xiàn)象,玉米價格含水份14.5%的已上浮到1150元/噸,較前上浮50元/噸,大豆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浮。因此今年農民不要盲目搞棄糧種藥,應該在發(fā)展糧棉種植的前提下,發(fā)展藥材種植。



  第二,不要盲目追逐藥材高價品種



  2005年有許多藥材品種價格上漲,甚至出現(xiàn)了高價位。例如:當歸、麥冬、紅花、白術、板蘭根、天花粉等,2006年藥材種植,在品種選擇方面,千萬不要跟蹤追逐這些高價品種,因此,這些高價品種的高價,有許多品種并不是需求拉動的價格上漲,而是人為的囤積炒作炒起來的,大量的貨源并沒有被消化,而積壓在囤積商的倉庫里,這些庫存對2006年銷售都會形成壓力。因此,2006年藥材種植不要盲目追逐這些高價品種,以防走了生地產大于銷的老路。生地2004年被人炒到20元/公斤,2005年黃河流域農民大種生地。2005年冬生地產新,價格下降到5-6元/公斤,還賣不出去,種生地農民心急如焚也沒辦法,應該牢記生地的教訓。



  第三、不要盲目跟風



  2006年發(fā)展藥材種植應該堅持以市場信息為導向,作好市場調查和分析,不要跟著別人跑,別人種什么,我就種什么,這樣會千軍萬馬走到一條路上去,形成某個品種的產大于銷。



  2、三個堅持



  2006年藥材種植,第一要堅持糧(棉)、藥結合共同發(fā)展,不要偏廢其一,尤其不要偏廢糧棉種植;第二,要堅持開發(fā)荒山、荒地、荒坡、河灘地發(fā)展種藥,尤其是多年生藤木、林果、樹皮類藥材,盡量不要占用可耕土地。第三、要堅持糧藥間作,林藥間作,果藥間作、蔬菜間作的種植方法,如:小麥多年間作栝樓,林下間作栝樓、五味子。果林、樹林下間作旱半夏、天南星,棉田間作旱半夏、天南星等,不僅可以為旱半夏遮陰遮光,還可充分利用土地,達到糧、棉、果藥多種效益。



  (三)2006年發(fā)展種植哪些藥材品種



  1、豬苓:豬苓多糖有抗癌作用,國內已有江蘇連云港等藥廠生產此類藥品。豬苓原為野生資源枯竭,市上豬苓貨源多年緊俏,F(xiàn)市場價59-68元/公斤,可利用半陰半陽坡地、山地挖魚鱗坑發(fā)展種植,當年每坑(1米見方)可產豬苓干品2-2.5公斤,二年生可產5-6公斤,銷路和效益均不錯。



  2、甘草:野生甘草國家為了草原保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禁挖禁運,貨源全靠家種甘草供應。近年新疆地區(qū),大面積發(fā)展棉花種植,內蒙農牧民重點發(fā)展牛羊等養(yǎng)殖業(yè),甘草種植面積大減,市上甘草
文字:[    ] [打印本頁] [返回頂部]